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資訊長

蔡敏玲 資訊長

電話: (06)6932624

學思歷程與教學生涯

學思歷程

  • 柏林自由大學 藝術史博士(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)
  • 柏林自由大學 藝術史碩士(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)

教學生涯

  • 2024-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教授
  • 2015-2024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副教授
  • 2012 Visting Fellow, Villa I Tatti. The 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Italian Renaissance Studies.
  • 2008-2015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
  • 2008-2008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兼任講師

專業參與

  • 「第11屆台灣「西洋古典、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國際研討會」策劃人(2017)
  • 世界宗教博物館「愛與光-基督宗教藝術特展」策展人(2017-2018)
  •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「藝起 Articipate─偏鄉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」策劃人(2017-2020)

校務職掌

  • 2024.09~2025.07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研究發展處研究企劃組組長
  • 2024.08~09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研究發展處產學合作組組長
  • 2016-2018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系主任
  • 2016.02-07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學務處生活輔導組組長及僑畢輔導組組長

研究領域

  • 義大利藝術(14-18世紀)
  • 早期尼德蘭藝術
  • 藝術理論
  • 歐洲藝術交流(13-18世紀)
  • 仿羅馬時期教堂建築及其雕塑藝術
  • 藝術和文學
  • 歐洲收藏史(15-18世紀)

學術著作

專書

2020
奇美藝術名家選:翰思‧馬卡 HANS MAKART ,台南市:奇美博物館。
2014
奇美典藏主題精選:基督教繪畫,台南市:奇美博物館(共同作者)。
2014
閱讀新奇美-奇美博物館典藏欣賞,臺南市:奇美博物館基金會(共同作者)。
2010
Giovanni Benedetto Castigliones biblico viaggio patriacale: genere minore oder istoria? Pastorale Motivik als Ausdruck der Gattungsproblematik. Frankfurt am Main. Berlin. Bern. Bruxelles. New York. Oxford. Wien: Peter Lang.

期刊論文

2023
〈安佑洛.布隆奇諾的《畢馬龍和加拉蒂亞》:石化與肉體間的辯證〉,《歐美研究》(EurAmerica) 53.1:99-157,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。
2021
“Hans von Aachen’s Allego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Arts, and His Newly Identified Painting Allegory of the Arts,” EurAmerica 51.1: 1-60,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a Sinica.
2014
〈從繪畫理論看文藝復興藝術教育概念的轉變─切尼尼、阿爾貝及達文西〉,《南藝學報》(Artistica TNNUA) 8:43-82,臺南藝術大學。
2013
〈米開朗基羅的雕刻藝術──具生命的大理石(pietra viva)〉,《藝術認證》(Art Accrediting) 51:48-55,高雄市立美術館。
2011
〈從喬凡尼.卡斯蒂利歐內的舊約遷徙畫作看17世紀古典繪畫理論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74:287-334,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。
2011
〈從Caravaggio的《Judith and Holofernes》論16、17世紀交替年間之藝術思潮與宗教題材表現上的關聯性〉,《南藝學報》(Artistica Tnnua) 2:159-186,國立臺南藝術大學。
2011
〈再論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作品(Pietàs) – non-finito? 〉,《南藝學報》(Artistica Tnnua) 3:137-173,國立臺南藝術大學。

專書論文

2018
聖人傳記與圖像再現-以聖方濟為例,發表於:愛與光-基督宗教藝術特展圖錄。
2011
〈Tiziano Vecellio與Michelangelo Buonarroti──初探16世紀藝術理論文學中藝術家的「敵對」意涵〉,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第六屆藝術學研討會 -論述與思想- 2011論文集。
2010
Giovanni Benedetto Castigliones biblico viaggio patriacale... Frankfurt am Main. Berlin... Wien: Peter Lang.
2007
2007年明斯特(Muenster)第四屆國際"雕塑展"(Skulptur Projekte),發表於:都市美感心體驗:公共藝術的多元跨界場域.Full Experience Public Art。

主編專書

2018
專題主編,「愛與光-聖經繪畫故事」特展圖錄,世界宗教博物館。
2017
專題主編,「愛與光—聖經繪畫故事」展覽手冊,世界宗教博物館。

研究與專業經歷

研究與策展專案

2024-2025
國科會計畫:萌芽、蛻變、重生——藝術論述中的女性藝術家形象與藝術史探究下的重建:中世紀篇 (I)(計畫主持人)。
2023-2024
國科會計畫:萌芽、蛻變、重生—— 藝術論述中的女性藝術家形象與藝術史探究下的重建(再塑)(I)(計畫主持人)。
2022-2023
科技部一般型個人研究計畫案:安右洛•布隆奇諾創作的互文性:詩文與繪畫(計畫主持人)。
2018-2020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「藝起Articipate─偏鄉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」成果報告書。
2017-2018
世界宗教博物館「愛與光-基督宗教藝術特展」策展人及展件研究計畫(計畫主持人)。
2017
106年度臺南市國民中小學「偏鄉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」成果報告書。
2017
「第11屆台灣「西洋古典、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國際研討會」想像與再現:古代到十七世紀對世外桃源阿卡迪亞的呈現」(計畫主持人)。
2016-2017
科技部計畫:初探巴爾達薩雷•卡斯蒂利歐內之《朝臣論》與十六世紀藝術理論的相互關係(計畫主持人)。
2013-2014
奇美文化基金會第二期49幅畫作之數位典藏與初階研究計畫案(共同計畫主持人)。
2012-2013
科技部計畫:Jacopo Carucci da Pontormo:「德國風格(maniera tedesca)」之創作形式與意涵(計畫主持人)。
2012
"Pontormo and maniera tedecsa", Visting Fellowship, Villa I Tatti. The Harvard University left for Italian Renaissance Studies.
2010-2013
奇美文化基金會160幅畫作之數位典藏與初階研究計畫(共同計畫主持人)。
2011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「教師研究計畫」,〈從Capriccio看喬凡尼‧卡斯蒂利歐內的版刻藝術創作理念〉。
2010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「教師研究計畫」,〈從Capriccio看喬凡尼‧卡斯蒂利歐內的版刻藝術創作理念II〉。

研討會論文及專題演講

2024
〈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---Bacchanale 狂喜之境〉,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。
2023
高雄美術館【美術館夜行】第8夜,主題:夜臨希臘羅馬神話世界。
2023
中華福音神學院演講,主題:與神同行—基督教藝術中的恩典與救贖。
2022
〈世俗題材中的動物及其象徵〉,國立高雄科技大學。
2021
淡江大學通識藝文講座,主題:路易十四與藝術政策。
2019
擔任評論人,第15屆文化交流史國際學術研討會,輔仁大學。
2018
〈藝術史與再現科技的審思〉,2018文物‧藝術‧科技- 古代藝術與現代科技學術論壇。
2016
「文藝復興祭壇整體藝術創作——以義大利地區為例」,國立成功大學。
2014
〈Cardinal Borghese and his Landscape Cycle of Francesco Albani〉,發表於第八屆臺灣西洋古典、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學會國際研討會。
2013
〈Gestus, Habitus, Vultus...〉,發表於「視覺文化的表演/宣成」研討會。
2009
〈論卡拉瓦喬的朱蒂思和荷羅孚尼〉,發表於「藝術‧禮儀‧宗教」國際學術研討會。

研究成果與獎勵

111年度
獲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教師學術研究及創作展演成果「卓越類」獎勵。
107年度
獲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彈性薪資「教學創特殊優秀人才」獎勵。

指導經驗

2022
指導李金桂同學「文藝復興義大利地區繪畫中的龍形象研究」大專學生研究計畫。
2022
指導許潔玲同學「論林布蘭版畫《亞當與夏娃》意涵」大專學生研究計畫。
2021
指導蕭惠馨碩士論文:《試論約瑟夫‧馬洛德‧威廉‧泰納風景畫與當時代科學發展》。
2019
指導郭鎧毓同學「《所羅門王的審判》探討所羅門王審判圖像演變及突破」大專學生研究計畫。